
各有關單位:
第三屆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暨第四屆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以下簡稱“大賽”)定于2025年7月至2025年12月舉行,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為貫徹落實《能源電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有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自2022年以來連續舉辦了三屆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兩屆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累計收到1800余項參賽作品,涌現出一批具有高度創新性和商業潛力的優秀作品,匯聚了來自全球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及技術、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能源電子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及其在重點終端市場應用的創新力量,涌現出一批具有高度創新性和商業潛力的優秀作品,促進了一批優秀成果轉化落地,推動了能源電子產業和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突破能源電子各領域技術,提升產品供給能力,推動能源電子產業和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心定于2025年7月至2025年12月組織實施第三屆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暨第四屆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

支撐落實我國“雙碳”戰略目標,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推動現代信息和能源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提升能源電子產業和新型儲能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優勢,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創新技術的供給,從供給側入手、在制造端發力、以硬科技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標,推動能源電子各領域技術突破和產品供給能力提升,推進能源電子產業和新型儲能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主辦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承辦單位:
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溧陽市人民政府、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江蘇省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大賽面向太陽能光伏產品及技術、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能源電子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及其在重點終端市場應用,設置創新創意類、創新產品類、創新應用類和專題比賽類共四類賽題。各賽題具體如下:

創新創意類是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原創技術,聚焦技術成熟度1~5的創新技術,要求參賽項目具有較強的創意和技術可行性,原則上要求已形成初步產品原型。主要針對新型儲能和太陽能光伏技術發展中遇到的痛點、堵點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及面向未來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尋找創新創意構想,分為太陽能光伏和新型儲能兩個方向。
1.太陽能光伏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高效新型材料穩定性、電池結構與低成本工藝創新、組件可靠性提升、智能化運維算法、跨場景融合適配及全生命周期低碳技術,解決效率、成本、場景適配等痛點。該方向僅面向高校征集。
2.新型儲能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儲能本體技術,新型儲能支撐技術以及新型儲能制造技術,尤其是儲能領域重點關注的本質安全、日歷壽命、循環次數、功率響應、初次采購成本和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控制、智能化傳感和監控、碳足跡核算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
創新創意類采用同行評議和現場答辯的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申報書,由專家委員會專家按照統一制定的評價標準對參賽隊伍進行獨立、客觀、公正地評價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評出各賽道優勝項目。

創新產品類面向市場應用,圍繞單項技術或多個單項技術交叉集成的樣品或產品原型,聚焦技術成熟度5~8的創新技術,要求參賽項目具備一定的產品成熟度和產業化的基礎。主要針對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研發樣品,發掘先進的、具備較好產業化基礎的研發技術,分為太陽能光伏和新型儲能兩個方向。
1.太陽能光伏方向:主要設置光伏裝備賽(聚焦硅料提純、電池制造、組件封裝等關鍵裝備)、光伏輔材/耗材賽(聚焦硅料切割、電池片制造、組件封裝等環節的關鍵輔材/耗材)、光伏電池/組件賽(聚焦PERC、TOPCon、HJT、IBC等高效電池技術及高功率、柔性、疊瓦組件的工藝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電站零部件賽(聚焦逆變器、支架、匯流箱等核心設備可靠性提升與智能化升級)、光伏電站設計與建設賽(聚焦設計院與 EPC 協同的系統集成優化、復雜地形適應性設計及全周期效率提升)、光伏電站管理與運營賽(聚焦智能運維、全生命周期數據驅動與資產價值提升)共六類賽題。
2.新型儲能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水系電池、鋰硫電池、固體電池、超級電容器、液態金屬電池、有機電池、雙離子電池等。
創新產品類采用同行評議、專家合議及第三方測試的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書、第三方測試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等證明材料,由組委會組織專家組依據參賽的申報材料和現場答辯情況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后評出優勝項目。其中,新型儲能方向參賽者提供科研樣品類申報書及研發樣品,組委會依據評比標準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第三方測試,由測試結果、評分標準決出各項優勝項目。若涉及大型裝置無法送樣,可先提供報名表以及產品(樣品)說明,后期根據必要性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具體的測試方法參考國標或行標進行,沒有國標和行標的將依照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測試大綱進行測試。

創新應用類面向各類能源電子產業相關的應用場景,以用戶、企業及地方政府的需求為導向,要求參賽項目提出優秀的解決方案或應用案例。主要針對能源數字化關鍵技術、綜合能源利用產品及解決方案、綠色降碳典型應用等創新技術、產品應用在能源各應用領域的支撐應用,推動先進產品及技術示范引領產業發展。
創新應用類采用同行評議和現場答辯的方式,參賽者提供解決方案或應用案例申報書,組委會組織專家組依據參賽的申報材料和現場答辯情況,從上述評比標準項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后評出優勝項目。

專題比賽類主要針對行業痛點難點問題,由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真實的數據和典型的應用場景,要求參賽選手基于現場實際和行業難題,提供先進的技術方案,針對不同賽題,分別采用同行評議、現場答辯、模擬計算、第三方測試,以及現場演示的多種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申報書、第三方測試報告、用戶使用報告、仿真軟件、實物產品等不同種類的證明材料,由專家委員會專家按照統一制定的評價標準對參賽隊伍進行獨立、客觀、公正地評價和打分,評出各賽道優勝項目。具體如下:

聚焦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產業化三大核心瓶頸 ——材料穩定性、疊層效率提升、量產工藝優化,圍繞 “高效率、長壽命、易制備” 目標,設立材料制備、器件工藝、裝備適配、穩定性強化四個方向,覆蓋從材料合成到可靠性驗證的全創新鏈條。參賽者需針對上述一個或多個瓶頸,提交包含技術路線、關鍵工藝參數、量產成本模型的創新方案。

主要針對儲能電池的壽命預測分析技術,尋找技術創新程度高、模型算法創意強、電池壽命預測精度準的模擬仿真技術,參賽隊伍需根據預測指定測試工況下電芯循環至不同剩余容量時的循環次數。

主要針對鋰離子儲能系統發展中遇到的安全性問題,以及面向未來單機大容量、高電壓等級發展趨勢的新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新技術、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儲能系統集成拓撲、電氣監測、控制保護及絕緣防護等安全配置、電池熱管理設計、電池模塊安全集成等方面存在的關鍵問題。參賽者針對以上一個或多個問題提出創新技術或者創新解決方案。

圍繞儲能電池的關鍵特征參數智能監測與檢測場景,尋找方法先進、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傳感分析技術,分為電、氣、力、光、聲等多種傳感監測方向,參賽者通過模擬現場環境工況下的量測方式驗證或提供技術方案加測試報告進行比賽。

主要針對火儲調頻技術路線和運維技術創新,尋找創新性強、性價比高、調頻性能好、儲能可靠性高的火儲調頻技術,參賽項目需提供固定時間段內實際運行數據、檢測報告和項目建設資料進行綜合評比。

聚焦海量可調節負荷、分布式電源、儲能等資源的聚合、協調優化問題,結合相應的電力市場機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程度高、功能性能水平優秀的系統、算法或產品。大賽征集具有項目應用的虛擬電廠系統與平臺、虛擬電廠資源與終端、虛擬電廠信息與通信、虛擬電廠評估與測試、虛擬電廠運營與交易五類方向的創新型技術、優秀解決方案、可復制的應用場景。

聚焦源網荷儲應用中涉及的核心關鍵技術應用、項目實踐、商業模式,特別五大類征集方向:應用場景創新類涉及圍繞大工業基地、工業園區、增量配網、農村等場景;關鍵設備與技術類涉及智能調控、長時儲能、能量轉換、車網互動、智能微電網等核心設備及技術;運營系統與平臺類;創新服務模式類涉及探索測試、運營、交易等全鏈條創新商業模式;AI 算法應用等創新型技術,參賽者通過提交已經運行的項目應用方案參與評選。

低碳園區比賽內容涵蓋多維度領域,從規劃設計層面,需明確低碳目標與合理布局園區空間;產業體系上,聚焦產業結構優化及產業鏈協同減排;能源體系著重考查可再生能源利用與能源管理系統效能;基礎設施關注低碳建筑設計與綠色市政設施應用;園區綜合碳管理涵蓋碳排放監測核算與碳減排策略行動;智慧園區建設圍繞智能管理平臺搭建與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征集方向涉及但不限于低碳園區產業發展、能源替代、綠色建筑、生態增匯、低碳技術、能力建設等相關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項目應用均可以參賽。

聚焦能源電力領域大規模混合整數規劃求解問題,尋找新型電力系統中面向海量決策變量、高維耦合約束下的優化問題解決方案,推動數學規劃工業軟件產業鏈的持續成長,本專題賽分為物理和數學兩個子賽道,參賽者通過計算特定場景下的機組組合等混合整數規劃算例驗證參賽者提供技術方案的速度和精度指標。

圍繞物聯網在太陽能光伏、儲能、終端、信息技術等各方面能源應用場景,尋找WIoTa技術,分為數據采集、控制、管理、安全、分析計算等方面在能源行業的創新應用和創新實踐。參賽者根據應用場景的功能需求結合WIoTa通信協議的特點,提供云平臺+物聯網終端/智能傳感器的系統級技術方案設計。

聚焦變電站復雜環境下的智能自主巡檢作業場景,尋找機器人任務自主動態規劃、環境自適應導航、非預置位缺陷識別、具身智能作業等關鍵技術創新應用案例,設置復雜巡檢作業任務智能編排、非結構化地形導航可靠性驗證、基于大模型的缺陷自主辨識、機械臂精細控制四個方向,參賽者需在變電站現場實測中驗證機器人的規劃自主性、環境適應性、識別準確性、操作可靠性。

聚焦能源電力領域應用場景,探索AI技術在智能電網領域的應用方案,本次競賽分為新能源功率預測與消納、電力設備故障預警與診斷、電力系統安全風險防控三個方向,參賽者通過自行設計訓練的AI算法大模型接入競賽場景驗證其在能源電力多場景應用中的實際效果,考察AI算法大模型對風電/光伏短期/超短期功率預測的能力;對極端天氣下對發電穩定性優化的能力;對輸/配電線路異物識別、變壓器異常檢測以及作業人員行為合規性檢測、安全票卡智能審核、設備運行風險預測的能力。

大賽針對不同賽題,分別采用同行評議、現場答辯、模擬計算、第三方測試,以及現場演示的多種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申報書、第三方測試報告、用戶使用報告、仿真軟件、實物產品等不同種類的證明材料,由專家委員會專家按照統一制定的評價標準對參賽隊伍進行獨立、客觀、公正地評價和打分,經形式審查、初賽、決賽等層層篩選和比拼,評出優勝項目。
(一)評比標準
創意類從技術的原創性、可行性等角度進行評比,技術類從技術的創新性、指標的先進性以及預期經濟效益等角度進行評比。產品類從產品獨創性,具備標準化或者批量化生產能力,生產技術或者工藝領先性或用戶體驗效果等進行評比。方案類從具體的應用場景出發,對方案的創新性、推廣性、商業模式進行評比。
(二)評比方式
采用同行評議、專家合議及第三方測試的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書、第三方測試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等證明材料,由組委會組織專家組依據參賽的申報材料和現場答辯情況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后評出優勝項目。

大賽啟動會
2025年7月,面向全國召開第三屆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暨第四屆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啟動會,宣貫大賽總體方案,講解賽道賽題及賽程安排,組織調研參觀等。勝獎項。
作品征集
2025年7月-10月,參賽選手登錄大賽官網(https://gmist.org.cn)報名填寫相關信息,并于報名截止日前提交完整材料至郵箱esrace@idpc.org.cn,參賽選手對所填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負責。其中,創新產品類比賽所需電池樣品須于8月30日前提交至大賽指定單位,各專題比賽賽程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形式審查及初賽
2025年11月,組委會通過報名材料進行形式審查,邀請專家采用線上評審方式審閱參賽材料,推薦優勝項目進入決賽。
決賽及頒獎儀式
2025年12月,邀請相關領域技術專家、投資專家采用同行評議、專家合議、現場展示及第三方測試等方式評選優勝項目,參賽團隊采用現場競講+路演方式共同角逐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大獎,同時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優勝獎項。

(一)參賽范圍
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事業單位的科研、技術、試驗人員以及大學生均可以個人或團隊報名參賽(在校大學生報名參賽時,需注明指導教師),團隊參賽允許跨單位組團,但須確定一名團隊負責人,同一項目不得在不同賽題重復報名。
(二)誠信要求
參賽項目的創意、產品、技術等相關知識產權應歸屬參賽單位、團隊或個人所有,且無知識產權糾紛。參賽創意、產品和實測數據保證真實有效。
(三)保密要求
參賽項目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應執行相關保密規定,主辦方將負責對參賽的方案、參賽的產品或樣品以及測試數據保密,并與參賽單位簽訂保密協議。項目申報書及相關證明材料中不得填寫涉密內容,不得提交包含標注密級的材料。
主辦方承諾不做無損檢測、逆向分析,測試過程各環節拍照記錄且測試間全程監控錄像,測試后樣品返還給參賽者,涉及安全測試中損毀的樣品,將與參賽者溝通歸還事宜。
(四)安全要求
參賽者應與測試單位簽訂協議,并確保產品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的安全性。如果因產品(樣品)本身的安全問題導致測試期間發生事故的,由參賽者承擔主要責任;如果因測試單位未在規定的測試條件與測試規范下進行測試導致發生事故的,由測試單位承擔主要責任。

(一)證書獎勵
各賽道及專題賽獲獎隊伍將獲得能源電子產業創新大賽獲獎證書及獎杯,儲能壽命預測、儲能安全消防、儲能智能傳感、虛擬電廠、國產求解器等龍頭企業出題的專業賽題還將獲得企業技術需求攻關支持。
(二)宣傳推廣
制作大賽獲獎成果畫冊,通過工信部部屬事業單位、地方政府、行業媒體等,對大賽獲獎項目進行展覽展示、宣傳報道和服務推介。
(三)合作對接
由大賽組委會向國家投資基金、創業投資機構、銀行、用戶企業等推薦,組織線上線下需求對接、產融對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等活動,集聚帶動各類投融資機構為參賽主體提供多元化服務。
(四)成果轉化
獲獎參賽團隊將被推薦進入 “制造業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平臺”,提供技術及產業成熟度評估等各類創業扶植政策和創業孵化服務,加速實現產業化;通過產業化服務中心,優先推薦參加后續項目對接交流活動,并提供技術轉讓、成果轉化以及法律、人力資源、財務、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
(五)政策支持
結合賽道舉辦地的實際情況,為企業/人才落地提供資金、場地、落戶等政策支持;對接提供崗位招聘、實習綠色通道。

(一)大賽不向參賽單位收取任何費用。
(二)所有參賽隊伍對填報信息的準確、真實、合法、有效性負責。
虞先生:18115797956
esrace@idpc.org.cn
掃描二維碼下載蓋章通知:

2025-09-15
2025-09-08
2025-09-08